欢迎访问网站 手机版

瀛台是哪里(悲哀的光绪,死于囚禁地瀛台)

阅读:100 日期:2025-01-19 06:27:16

北京故宫西侧的一片水域,原来叫“西苑太液池 ”,是离紫禁城最近、以水面为主的皇家林苑。太液池南海水中,有处可称整个苑景冠顶明珠的小岛——瀛台。瀛台始建于明朝,当时称“南台”。清朝顺治、康熙年间,曾两次修筑大量殿宇。因其四面临水,衬以亭台楼阁,像座海中仙岛。因故,顺治帝于 1655 年将其改为瀛台。那里是明清帝王、后妃们听政、避暑、游乐之地,也是光绪帝饮恨(被囚禁和终死)之地。


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(1875年1月12日)傍晚,严寒逼得人们缩头缩脑的时候,年仅19岁的同治皇帝,在其亲生母亲慈禧太后的“严厉管教”下,自暴自弃,抑郁成疾,最终撒手人寰了。

丧子之痛丝毫没有冲淡“老佛爷”,对于最高统治权力的热衷。她凭借多年的政治经验,高明、果断地宣布把醇亲王奕譞之子——载湉,过继给已经死去十五年之久的咸丰帝为子(同治帝是咸丰帝和慈禧的独子,并且没有留下子嗣),并继立为帝(高明吧,子亡不过继孙仍过继儿,她就能够以母后的身份,再次垂帘听政。)

光绪元年(1875年)正月二十日,两宫皇太后懿旨,载湉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礼,并告祭天、地、庙、社。这时载湉才五岁,实际年龄不到四岁。

“三生四岁闹人才会”的光绪小皇帝,面对严厉的“皇爸爸(慈禧太后)”总是莫明地恐惧。他从小体质虚弱,常患感冒,腹痛头疼,胆小怕声,尤惧闪电雷鸣。因此,他多么渴望亲人的保护和爱抚啊。然而他已贵为天子,无人敢亲近他了。虽然经常见到父亲,但森严的君臣之礼已经取代了父子之情;朝思暮想的母亲也曾进宫探望,但一手遮天的慈禧挥挥手,他只能不告而别。

日常,光绪小皇帝要被接来送去地,参加朝廷的各种重大活动,而且不许稍有差错。枯燥的生活使得小皇帝备觉孤寂,太后阴冷的声色更令他惊恐不安;贪财好利的下人各怀心思敷行塞责;难得个别的忠仆古道热肠,却又爱莫能助。

在操控欲望的驱使下,面对一天天长大的载湉,自称“耗

尽心力”教诲小皇帝的慈禧太后,时常疾声厉色。进宫时日愈久,训斥之声愈多,罚跪更是寻常事、家常饭。这种法西斯式的管教,不仅给幼小的光绪帝带来了莫名的恐惧,更给其平添了不应有的懦弱。

当初两宫皇太后立载湉为帝、二次垂帘听政之时,曾把听政解释为“一时权宜”之举,保证“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,即行归政”。于是,光绪十二年(1886年)六月初十日,面对长大了的光绪帝,慈禧在“懿旨”中重申了之前所说的话,并宣布“著钦天监选择吉期,于明年举行亲政典礼”。但是她却暗中指示醇亲王奕譞,在其“懿旨”颁布后仅五天,就上奏称与各位王大臣审时度势,合词恳请慈禧太后“训政”,并表示皇帝“将来大婚后,一切典礼规模,咸赖训教饬诫”。于是,慈禧太后便顺水推舟,表示接受奕譞的训政请求。

光绪十四年(1888年),十八岁的光绪帝在慈禧的监视下,选后仪式上不得不将玉如意交到慈禧侄女手中。慈禧得逞心欢喜,而皇帝却失意添忧愁。

在选定皇后的同时,慈禧又把满洲亲贵长叙的两个女儿选为光绪嫔妃。其中小女珍嫔(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珍妃)聪慧过人,得到光绪喜爱,并成为知己。为此,慈禧就对其残酷地折磨和迫害:平日里非打即骂,最终把她关进了冷宫。冷宫门自外锁,饭食自槛下送进,窘苦备至,受尽折磨。光绪帝走近那座荒草淹没的破屋,看到魂萦梦系的珍妃止不住泪如泉涌。

(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慈禧西逃前夕,命令太监把珍妃活活投入宁寿宫外的一口水井,时年她年仅25岁。光绪帝失去了志同道合的伴侣、心心相印的爱人,精神受到深重的创伤,以至“悲愤至极以致战粟”。从此,他如失去“灵魂”般,变得像“木头人一样”。)

光绪大婚后,慈禧太后归政。表面上,她没有打破“幼帝一经大婚便要亲理朝政”的祖宗之法,并搬出皇宫到颐和园去“颐养天年”。然而,她在文武官员的安排任命上,多用对其效忠之人。以至于光绪帝亲政之时,所面对的几乎尽是其听政与训政时期的重臣。为便于把控,她不仅把光绪帝读书的书房,由毓庆宫改在颐和园附近的西苑,要求光绪帝每日到颐和园向她请安,并且必须将朝中大事向她“禀白而后行”。慈禧不断以各种方式,箝制着已经亲政的光绪帝。长大了的光绪帝,内心自然有所反抗。因此,二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就不可避免了。

当日本的扩张势头危及国家命运之时,光绪帝跳出内部争权夺利的小圈子,公开主战,保卫社稷。为了筹集军费,他下令停修颐和园工程。慈禧怀恨,愈发对光绪帝疑忌牵制。在复杂的形势面前,光绪帝夜以继日,一道道谕旨下达前线,然手握外交军事大权的李鸿章等全都置若罔闻。他们深谙慈禧的心理,对光绪帝严令御敌的电谕阳奉阴违,以致日本在海陆进攻屡屡得逞。结果,威海卫之役,十载苦心经营、耗费财力无数的北洋舰队,最终全军覆没、军港拱手相让。

1897年冬,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,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。在严重民族危机的激发下,维新变法运动迅速高涨。康有为上书光绪帝,指出形势迫在眉睫,如果再不变法,不但国亡民危,就是皇帝想做老百姓都要做不成了。于是,光绪帝接见康有为,表示不做亡国之君,并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。

1898年9月18日,谭嗣同去法华寺夜访袁世凯,透露慈禧联同军机大臣荣禄准备废除光绪帝。并说皇上希望其可以起兵勤王,诛杀荣禄、包围慈禧住的颐和园。然而,所托非人。两日后,袁世凯回到天津,把谭嗣同的计划报告给了荣禄。

傍晚,慈禧突然离开颐和园返回大内,以皇帝的名义颁

布两道“上谕”:宣布光绪帝病重,由太后训政;宣布康有为等人罪状,捉拿归案。

随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人头落地,历时103天的“戊戌变法”以失败而告终。随着“戊戌变法”的失败,光绪帝开始了漫长的瀛台囚禁。

光绪帝迁居瀛台后,成了不带枷锁的囚犯。虽然因国内国际强烈反对,最终没有被废黜,但终日再无自由可言。作为陪衬,他虽然时有上朝,但总是一言不发,朝毕即被押往瀛台。

那时的瀛台四面环水,只有通过板桥方才可以出入。倘若是休闲娱乐,那里算得上是佳景胜地。但失去自由的光绪帝,整日面对一片汪洋苦愁可想而知。

秋去冬来,瀛台大殿里四面来风,“御膳”未曾入口已冰凉。一位堂堂的光绪大皇帝,常常冻得在大殿里走来走去搓手取暖。夜间,更是忧愁难眠。

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十月,光绪帝终于一病不起。他在日记中写道:“我病得很重,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一定会死在我之前。如果这样,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。”不料,此等文字被李莲英获悉,他立即报告了慈禧,说:“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!”慈禧听了,恨恨地说:“我不能死在他之前!” 于是,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(1908年11月14日),独守瀛台10年、苦苦等待老佛爷撒手西去(再展抱负)的光绪大皇帝,满含悲愤、悄无声息地死在了孤寂的瀛台(2008年,经过对光绪皇帝残留的一缕头发鉴定,证实其死于砒霜中毒),终年38岁。

(时隔不到一天,玩弄晚清三朝皇帝、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,并一步步把大清王朝推入绝境的慈禧太后“凤驭宾天”。又三年,宣统帝被迫退位,清朝统治结束。)

瀛台,是一处美丽的仙岛皇宫,是光绪帝饮恨之地,也是世人伤痛之地!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钻文网 琼ICP备2024039176号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