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网站 手机版

从历代十首七律古诗中汲取力量:古代诗人如何激励学子奋斗?

阅读:100 日期:2024-11-14 10:08:03

壹:勤学苦读,光耀门楣

李含章·宋《示驷儿应省试》

辛苦鸡窗问字年,此行好著祖生鞭。

化鲲正厉培风翼,射隼看鸣破的弦。

良玉试烧三日火,元珠怕落九层渊。

传经家世扶阳重,厚望须教慰夜泉。

这首诗是李含章为其子或学生参加科举省试而作。诗中“辛苦鸡窗问字年”生动描绘了学子勤奋学习的场景,而“此行好著祖生鞭”则鼓舞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奋力向前。诗人巧妙地运用“良玉试烧三日火,元珠怕落九层渊”这些意象,表达了对学子真才实学的肯定和考验的鼓励。

通过对诗句的解读,我们感受到古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子弟寄予的殷切希望,这种精神与今天高考前的期望如出一辙。在这个重要的时刻,希望这首诗能给予考生们一种无形的力量,激励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。

贰:初入试场,淡然自信

柳子文·宋《初入试院》

跫然虽复喜斯行,开豁拘怀赖俊英。

上国擢材初改辙,众心督战亦乘城。

何时奏籍瞻霜简,且复安眠听雨声。

异日尚容休沐会,未惭相约太癯生。

这首《初入试院》描绘了柳子文初次进入科举考场的心情。“跫然虽复喜斯行”传达了诗人参与科举的欣喜和期望;“上国擢材初改辙”则表明了对时代选拔贤才方法的期待。诗人的情感不仅仅停留在自我激励上,还包含了一种开放和期待的态度。

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未来成功的憧憬,还展现了一种淡然的心境,令人深思。这种心态尤其值得今天的考生们学习,在面对高考压力时,保持淡定自信,勇敢迎接挑战,希望能从容地迎接接下来的每一个环节。

叁:跃马长安,志在千里

梁寅·元《赠唐伯恂应试山东》

明经应诏唐公子,价比玙璠英妙年。

长安跃马志千里,东鲁获麟书一编。

路入淮河青树里,家邻海岱白云边。

郡国荐书多秀彦,汉廷惟爱董生贤。

梁寅的这首诗通过对唐伯恂参加科举考试的描写,表达了对其才华的称赞和对其未来前途的期待。诗人用“长安跃马志千里”这样的豪放意象强调唐公子的远大志向,并用“郡国荐书多秀彦”来表达对中榜的期待。这种期待不仅仅是个人的期许,更代表了社会对才俊的殷切希望。

这样的情怀在今天同样适用,父母和朋友对考生们同样怀有无比期待,希望他们能在高考中展翅高飞,追逐自己的梦想,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材。这种激励无疑会为考生们增添一份前行的动力。

肆:坚定心志,勇往直前

王世贞·明《送莫廷韩应北都试》

社酒虽漓离思浓,鉴然匣底响霜锋。

华亭不是羊公鹤,洛下还惊陆士龙。

见说燕金贪騕䮍,肯教秋水怨芙蓉。

宾歌莫动思归念,春晓须听长乐钟。

王世贞的这首送别诗,以深厚的情感和多样的典故为莫廷韩送行。诗人用“社酒虽漓离思浓”表达了离别的浓情,以及希望他在科举考试中保持坚定的心态。当然,诗中“鉴然匣底响霜锋”这样的比喻也表现出诗人对友人才华的高度肯定。

诗中“宾歌莫动思归念,春晓须听长乐钟”尤其值得考生们铭记,在考试期间要保持专注,不被思乡之情干扰,这正是冲刺阶段需要的心态。这种忠告和激励在今天的高考生听来,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支持和力量。

伍:经纶吾儒,守正持恒

罗洪先·明《送尹道舆会试》

经纶自属吾儒事,温饱何尝虑见侵。

况是义方同尹母,可无善养似曾参。

万言为试陈王道,一饭应知待士心。

但得庙堂多尔辈,岂妨枯槁卧山林。

罗洪先的这首诗,通过对儒学精神的强调,将科举考试视作儒生的天职。他用“经纶自属吾儒事,温饱何尝虑见侵”表明自己不重视物质生活,而更注重精神追求。通过“万言为试陈王道,一饭应知待士心”鼓励尹道舆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。

这种精神同样适用于今天的高考,提醒考生们以平常心应对考试,追求真正的知识与智慧。诗中的“但得庙堂多尔辈,岂妨枯槁卧山林”还表达了一种功名和初心的对比,提醒考生不要被名利所累,保持纯净的心灵。

陆:祥云拂晓,文才绽放

陈一松·明《和宾岩太守夏日试士》

郡国祥云拂曙开,三千百战亦雄哉。

风尘正想飞霜剑,海国应怜献赋才。

长日莺花随彩笔,中天象纬落蓬莱。

人文自昔看今胜,尽道曾经藻鉴来。

《和宾岩太守夏日试士》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科举考试的景象,开篇“郡国祥云拂曙开”描绘了考试日早晨的美丽景象,并用“三千百战亦雄哉”赞美考生的勇气和决心。诗中的“风尘正想飞霜剑”借比喻表达了考生们的凌云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。

“海国应怜献赋才”“长日莺花随彩笔”则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的结合,展现了考场内外的和谐画面。诗人在最后以“人文自昔看今胜”表达了对当代文化繁荣的骄傲和对人才辈出的期待。这种对文化和人才的重视与今天社会对高考的态度如出一辙,激励着无数学子的心。

柒:公车待诏,鹏鹗凌云

何其伟·明《送宠儿应试南宫》

怜尔公车待诏行,乘流载笔向西京。

不愁文字惊人眼,祇恐风霜拥客旌。

鹏鹗半垂金埒柳,骅骝轻踏玉河菁。

白头送汝应长念,翘首云霄无限情。

何其伟的这首《送宠儿应试南宫》,用“怜尔公车待诏行”表达了对宠儿参加科举考试的关爱与不舍。诗中“乘流载笔向西京”描绘了宠儿前往京城应考的场景,同时“鹏鹗半垂金埒柳”寓意宠儿才华如鹏鹗,意气风发。

诗中“白头送汝应长念”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白头老者送别宠儿时的那份深情厚谊,并用“翘首云霄无限情”来激励宠儿勇敢追梦,成为栋梁之才。这份浓浓的期许,犹如今天所有父母对儿女的殷殷嘱托一般深情。

捌:老年考生,矢志不移

徐寅吉·清《送诸老秋试感而有作》

閒居十载别南闱,诸老登场志不违。

一局残棋思角胜,半生弱羽倦高飞。

谅来笔得生花梦,应复戈回落日晖。

年少相逢莫相笑,当时刘叟著麻衣。

徐寅吉的《送诸老秋试感而有作》以诗人为老年考生送别为题材,展现了他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。“閒居十载别南闱”描绘了这些老年考生经历了久居之后,再次踏上科举考场的执着。“一局残棋思角胜,半生弱羽倦高飞”则表现了他们在岁月的冲刷下仍然保持旺盛的斗志。

“谅来笔得生花梦,应复戈回落日晖”描绘了老年考生在考场上展现才华,期许他们在暮年仍然能迎来新的辉煌。这首诗通过描写老年考生的经历,展现出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,从中我们看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值得今天的考生们认真体会。

玖:离别折柳,勇赴考场

陈凯永·清《依韵酬念祖弟归应省试》

河桥折柳怅难留,且试驱车历九州。

芳草平沙逢驿骑,斜阳深树见山楼。

洛中已识《三都赋》,江上休披六月裘。

桂子秋风应早发,好携彩笔渡金沟。

陈凯永的这首诗为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念祖弟送别。“河桥折柳怅难留”表达了对亲人的不舍,“且试驱车历九州”则鼓励其勇敢前行,迎接考试的挑战。诗中的“洛中已识《三都赋》”暗示了念祖弟的学识渊博,“江上休披六月裘”则期盼其功成名就。

最后“桂子秋风应早发,好携彩笔渡金沟”则将离别与期盼结合在一起,表达了对念祖弟未来的美好祝愿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送别之时的复杂情感,也感受到诗人对学子的深厚关怀,这种情感在今天的高考送行中依然鲜活。

拾:皇宫复试,心怀梦想

袁嘉谷·近现代《五月十七日应保和殿覆试》

璿宫玉殿说皇家,九五龙云捧月华。

市地星光争拱极,弥天海气散成霞。

小人有母长生日,天子徵才及第花。

笔下万言规谏少,敢将献策比长沙。

袁嘉谷的这首诗是在五月十七日应保和殿复试的场景下创作的,诗中描绘了皇宫的壮丽景象,“璿宫玉殿说皇家,九五龙云捧月华”展现了考试场地的宏伟气氛。“市地星光争拱极,弥天海气散成霞”则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了考场宏大的场面,极具视觉冲击力。

“小人有母长生日”一语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敬爱,“天子徵才及第花”反映了科举考试的庄严与重要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要通过考试为国家献策的志向和信仰。这种充满使命感的精神在今天的考生中同样重要,提醒他们不仅为个人前途而奋斗,也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钻文网 琼ICP备2024039176号-12